富豪的新世界觀
讓美國人反感
有趣的是,正是這種人類一家,不分國籍人種的天下大同精神,最引起一些美國人的反感。他們稱之為“超級精英的反叛”。他們埋怨這些棈英,不先照顧自己的國人,而把大把金錢拿去救濟第三世界貧民。
他們形客這些富豪的慈善事業,像一個兩頭重的啞鈴,不是資助高端學術研究,就是救濟發展中國家最貧苦的人民,對美國國內身處困境的民眾,卻視如不見。
他們非常不滿這些超級富豪以世界公民的姿態自居,責罵他們忘本。在美國經濟與就業持續低迷時,這些全球化的”族類”,由于自已特殊的優裕環境,已日漸脫離了美國的普羅大眾。他們對社會經濟事務的視角與態度,與一般民眾格格不入。例如,一名對沖基金高管說,美國中產階級規模萎縮沒什么大不了的。他的觀點是,“如果世界經濟的變革讓中國和印度的四個人擺脫貧困,并躋身中產階級之列,美國才有一人被擠出中產圈,這并不是一項很壞的交易。”另一個例子,一位美國網絡總裁說:“我們美國人要求的薪水高于世界上其他地區的人。如果你希望獲得10倍的薪水,那你就要創造10倍的價值。這樣說聽起來有些苛刻,但美國中產階級可能已到了減薪的時候。”美國人對這種貌似公允的良心話,最為痛恨。
路透社的全球資深編輯克里斯蒂娜·弗里認為,金融危機以及其觸發的經濟衰退,促使美國超級富豪與一般民眾之間的溝壑,變質為燙熱的政治議題。“當大家都有一份工作,又能利用飆升的房價,通過家庭資產貸款資助來享受旅游休假時,崇拜超級富豪,那是一回事;但是,當失業率達到10%,房屋價值暴跌,而華爾街的高管卻幾乎立即回到危機前的薪酬水平,這就很容易引起民眾的反感與憤怒。”
現在美國大企業的收益已然回升,問題是,推動成長的是“全球化”;賺錢的是這些企業的海外業務。美國國內中產階級萎縮、失業嚴重、收入兩極化加劇。加上資金大量流向營業成本低廉的新興國家,就業率無力回升,中小企業前景黯淡。
很多美國人都知道,全球化推動了世界經濟的成長,幫助了數以億計的第三世界人民脫離貧困?墒,這一次世界經濟收益的重新分配,對美國廣大民眾而言,只見其弊,不見其利。于是,他們對那些從全球化獲得暴利的“超級富豪”越看越不順眼。“超級英雄”的形象遂日漸被妖魔化為“超級惡棍”。那些“世界大同、全球一家”的高調子也越來越顯得刺耳。更有人危言聳聽地說,美國已落入全球富豪統治集團的掌控之中。
相信意識進化的社會心理學家認為,人類意識隨著生產技術與社會經濟制度的不同而進化,不但認知思維方式愈趨復雜,道德意識與世界觀都會隨著改變。當社會從游獵部落發展為農業社會、工業社會時,人們的世界觀也跟著從“萬物有靈論”進化到“神話期”、“理性期”;道德意識也會從“自我中心”、“族群/國家中心”進化到“世界中心”。
現在世界濟已進入全球化的資訊時代,擁有先進意識的“新人類”出現,實不足為奇。根據社會心理學家貝克(Don Beck)的研究調查,估計世界人口約20%強的人已進入“世界中心”的階段。這些人在考量事物時,采用的是全球/全人類觀點。這樣的人,在歐美環保、人權、前沿科技、學術圈子最常見到。某些超級富豪的言行,似乎也頗符合這個模型。
眼光敏銳的塞繆爾·亨廷頓,在2004年就寫過一篇文章《死靈魂: 美國精英的非民族化》(Dead Souls: The Denationalization of the American Elite)指出了這個“全球意識”逐漸浮現的趨勢。
一個新時代的誕生,免不了要經過難熬的陣痛。后果將如何,會不會胎死腹中、難產?那就要看這些先知先覺者,如何去平衡囯內政治與全球發展之間的沖突。
2/2 首頁 上一頁 1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