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我愛的是你愛我》劇照
電影片名是一部電影首先向觀眾傳遞的信息,隨著“光棍節”(11月11日)即將來臨,愛情片大行其道,眾多“七字經”片名卻讓觀眾在購票時“傻傻分不清”。眾多國產中小成本愛情片都希望出奇制勝,看似“標新立異”,但“七字經”般的“繞口令”片名卻有“撞車”之嫌。電影片名有何學問,引發業內熱議。
流行“七字經”
今年光棍節檔期堪稱愛情片的“集體婚禮”,但在“你”和“我”之間,愛要怎么說出口?這個古老的話題如今在電影市場上被演繹成“七字經”片名:《我想和你好好的》《我愛的是你愛我》《我的男男男朋友》《誰動了我的夢想》《意外的戀愛時光》《誰說我們不會愛》《對不起,我愛你》……七字片名不僅令觀眾眼花繚亂,就連媒體記者也頭疼不已。對這些讓觀眾有些“凌亂”的片名,網友紛紛吐槽,例如《我愛的是你愛我》,其實講述的是一個“小妞燉硬漢”的故事,但片名太過拗口,完全體現不出故事情節和主要內容。《誰說我們不會愛》原名《工體愛情故事》,對于湊熱鬧改“七字片名”,影片出品人李菲表示,“我們也很不愿意舍棄‘工體’這個地標性關鍵詞,但為了更多觀眾能看到這樣一部反映現代年輕人生活方式的影片,我們最終決定改名。”
出奇博眼球
宣傳公司負責人tracy告訴記者,最近愛情電影愛念“七字經”,完全是受傳染,只因《北京遇上西雅圖》《被偷走的那5年》票房大賣,后來的愛情片都想“搭車”。 資深電影營銷公司CEO朱先生表示,為了在新片中突圍,中小成本片商往往選擇在片名的“新、奇、異”上下工夫,“從營銷上來看,長片名異軍突起,能讓觀眾印象深刻。”編劇yoyo認為,影片片名起得長,是想更精準地定位觀眾群。“繞口令片名其實是網絡化語言的體現,是向年輕觀眾靠攏。《小時代》讓大家發現,如今電影觀眾平均年齡已下降到20歲。在片名上繞繞口、賣賣萌,也是想吸引更多少男少女。”然而遺憾的是,心有靈犀也好、群起跟風也罷,“七字經”繞口令片名來得太多太猛,反倒讓觀眾繞暈了頭。
取名有訣竅
不少接受采訪的專家認為,在影響影片票房的8大秘訣中,排在第一的是電影名,但電影取名最重要的是要通過名稱有效地傳遞出電影類型、風格等相關信息,太過生僻繞口的名字不僅不容易讓觀眾記住,也傳達不出影片的主要內容。例如管虎的《廚子,戲子,痞子》原名《虎烈拉》,因過于生僻,改名后迅速向商業類型片靠攏;今年引進大片《白宮墜落》在中國上映時名為《驚天危機》,片名不如原名,最終票房一般。市場專家高軍估算,起個好片名,至少能為電影增加20%票房。雖然這個數值不一定精確,但電影片名對整部影片的影響不容小覷。高軍說:“除此之外我們也要認識到,大家拼片名是重視營銷手段,但只有質量才是票房根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