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頁 :

汽車沿著陜西省銅川市一片繁華的商業街慢慢行駛,街道并不寬闊,樹木倒很茂盛,道路兩邊密密麻麻排列著商場、餐廳,突然轉進臨河的一個普通小區,獲得了片刻的寧靜。
抵達93歲老兵鮑鴻海的家時已是中午時分。他靜靜坐在沙發上等候,面前的茶幾上放著一個小鐵盒,里面裝有他此生最珍貴的東西—幾張泛黃的證書和一枚閃閃發光的勛章。
“這枚勛章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時國家給頒發的,我爸爸可寶貝它了。”鮑鴻海的小女兒鮑易君說。
打開盒子的瞬間,老兵也打開了一段塵封的記憶。
鮑鴻海曾是原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二十七師的一名文書,參加過著名的臺兒莊戰役等。戰爭使他的耳朵受到損傷,聽力一直不好。80歲的老伴兒李偉珍坐在丈夫身邊,時不時伏到他耳邊說話,充當“翻譯”。兩個人攜手走過了六十多個年頭,甘苦與共。
鮑鴻海還能清楚地回憶起臺兒莊戰役的一些情景。“白天陣地丟了,晚上我們就再去奪回來。夜里敵人的大炮、飛機使不上,我們肉搏,連長死了排長補上,排長死了班長補上。送飯的、炊事班的、通訊班的都用上了。”
老兵每說一段都會停下來沉默好久,雙目下垂,陷入深深的思考。象征榮譽的勛章靜靜地躺在茶幾上,歷史的時鐘滴答滴答回響,仿佛濃縮進了數十年時光。
“500個敢死隊隊員背著大刀,每人配備了兩個手榴彈,連槍都沒帶就沖進敵營,最終奪回了東門。我聽說最后只剩幾十人。”鮑鴻海說,他的聲音有些顫抖。